2008年6月25日 星期三

服役歸來

服役歸來
服役歸來
法蘭克‧托飛 (英國, 1838-1924)
親筆簽名 (1879年作)
油彩、畫布
128.3 x 204.5cm
--------------------------------------------------------------------
詳細說明

  「服役歸來」是19世紀中葉英國風俗題材畫的佳作,也是寫實主義的浮世繪。托飛以風俗畫著稱,曾在倫敦皇家學院和巴黎擔任教職,作品為里茲、曼徹斯特等地的美術館收藏。當時以描寫人民日常生活和社會百態的通俗體材畫逐漸流行,這一幅「服役歸來」深具感染力,為後代留下豐富多彩的歷史記錄。

  此畫成功地表現人類重聚的歡愉,人物表情的細膩刻劃加強了這種感染力,除了精彩地描繪感人的重聚時刻外,巨大的畫幅和複雜的群眾結體也展現作者精妙的寫實功力。前景以中間的天倫樂一景最為溫馨動人,背景則是暗面的群眾;從前景到背景,光線和描寫由明轉暗,由清晰變模糊;質感的描寫詳盡逼真,畫中展現了維多利亞王朝社會生活的迷人情景。

小盜賊

小盜賊
小盜賊
傑爾曼.巴傑(法國1817-1884)
41x33cm
--------------------------------------------------------------------
詳細說明

  這位擅長歷史與風俗主題的畫家曾在1841 年到1865年之間在巴黎沙龍展出。他在作品的表達上或許沒有什麼驚人之舉,但是卻很能夠捕捉觀眾的目光。「小盜賊」不僅是一幅主題有趣的風俗畫,同時也是許多人共同的回憶。生長在二十一世紀,都市叢林中的小孩對於這種盜採果樹的遊戲十分陌生,但是對於那時有著大遍田野可以奔跑的兒童來說,卻是個相當平凡的經驗。樹上的果子當然引人垂涎,但是那種驚險、刺激的景況才是最為有趣的。作者很巧妙的用畫筆勾起觀賞者某種共同的回憶。

鄉下舞會

鄉下舞會
鄉下舞會
艾米爾‧林德曼(波蘭,1864-1939)
1909年作(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104.1×82.6cm
--------------------------------------------------------------------
詳細說明

  波蘭畫家艾米爾‧林德曼以風俗畫著稱,他曾在巴黎從事藝術創作,對於描繪大城市的景致一向持有極高的興致,1891年他就曾完成一張巴黎大道風貌的佳作。

  此風俗畫「鄉下舞會」完成於1909年,由畫中熱鬧的場景與氣氛看來,或許是個傳統節慶日,畫中人物個個穿著波蘭的傳統服飾,有人隨著現場熱鬧的音樂節奏忘情地舞蹈,不僅旁觀人士看得津津有味,連觀賞者都可感染到這快樂的時刻。作者在構圖方面也以人群中不同的指向,刻意烘托出畫中這位神情愉悅盡情歌舞的年輕女郎,由她的肢體語言上看來,她應該是在跳著傳統民族舞蹈,青春洋溢的臉龐上閃耀著歡愉的笑容,年輕的朝氣在她的舞姿中完美綻放。而畫面中印象派大膽的筆觸與用色,以及處理人物表情那種收放自如的技巧,成功地營造了一個人見人愛的歡樂景象。

在河流木筏上捕魚

在河流木筏上捕魚
在河流木筏上捕魚
強恩‧伊肯納思(挪威 1847年出生)
1892年作(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134.6×248.9cm
--------------------------------------------------------------------
詳細說明

  北歐畫家伊肯納思,擅長風俗畫,在1847年出生於挪威的Christiania。他曾在挪威、丹麥哥本哈根和德國慕尼黑等地作畫,慕尼黑美術館就有收藏他的作品「捕鱒魚」。

  此畫「在河流木筏上捕魚」是他在1892年於慕尼黑完成之作,畫中的老者帶著兩位年輕子女同去捕魚,他們完全無視於周遭山水的明媚,卻祇是聚精會神地注視著即將上網的魚兒,作者將老少三人融入大自然享受捕魚樂的神態,描繪地十分生動傳神。背景的山水與前景捕魚的人物構成一幅愉悅的風俗畫。作者精湛的繪畫技巧成功地將捕魚者的心境傳給觀賞者,使我們也分享這份期盼魚兒上網的緊張時刻,尤其那斑駁的木筏與捕魚器材的寫實描繪,使得此件作品更加引人入勝。

兩情相悅

兩情相悅
兩情相悅
卡爾‧哈曼(德國,1818-1857)
油彩‧畫布
150×89cm
--------------------------------------------------------------------
詳細說明

  德國畫家卡爾‧哈曼,於1818年生於紐倫堡,在1857年逝世於倫敦,他是一位畫家兼版畫家,而他的作品當中有為數不少的肖像畫作出現,相當令人注目。

  此件作品「兩情相悅」曾經於1907年在慕尼黑展出過,畫作中年輕的牧羊男子趁著到井邊打水的機會,與前來取水的農村女子相會,只見他似乎想趁機對心儀的女子表白,但嬌羞的女子只是假裝專心地倒水,連眼睛都不好意思看他一眼,但卻掩不住嘴角的一抹微笑,純真之情蕩漾在這南歐陽光燦爛的日子裡,畫面洋溢著濃烈的象徵主義風格。

湖邊的餐桌

湖邊的餐桌

湖邊的餐桌
馬塞爾‧希耶得(法國,1852-1942)
油彩‧畫布
46×38cm
--------------------------------------------------------------------
詳細說明

  馬塞爾‧希耶得很少致力於歷史畫的繪製,風景畫也多半是描繪家庭聚會中的背景而已。他的朋友Victor Tardieu喜愛繪製家人在艷陽下的聚會,但是Ribder的作品和Vuillard或是Bonnard的風格比較接近,他幾乎所有的作品都是以女性在室內為主,這也是他對於美感最敏銳的部分。他的作品很少有私密的畫面,多數是正在刺繡、插花或是在燈下喝茶的仕女,畫面都是優雅而寧靜。以女士為主題的家庭景象是作者最喜愛的主題,他很會分享作品中年輕女子獨處時的憂傷,或是傍晚獨自沉思時的感懷。

  此件作品「湖邊的餐桌」亦是描繪一位女子站在湖邊,她或許是在等待友人到訪,或是在欣賞湖邊風光。餐桌上鋪著整齊潔白的桌巾,並放著排列整齊的餐具,桌上一盞橘紅色的燈光成了畫作的焦點,讓整個充滿空氣感的畫面更顯靜謐與優雅。

阿爾卑斯山的村落

阿爾卑斯山的村落

阿爾卑斯山的村落
法蘭茲‧李察‧安特伯格(比利時,1838-1902)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94.5×132cm
--------------------------------------------------------------------
詳細說明

  安特伯格,比利時風景畫家,以描繪那不勒斯的景致最引人注目。早年畢業於慕尼黑藝術學院,曾到杜塞多夫等地拜師學藝。他於1860年定居布魯塞爾,1874年起在維也納展出。作品收藏於墨爾本、威尼斯等地的美術館,在紐約、倫敦、鹿特丹等地也廣為收藏。

  畫中瀰漫著北歐清晨的新鮮空氣,沿著架在小溪的木橋,走過有小柵欄的山路,緊接著是聚集在山麓上的簡陋房舍,遠山像仙境般遙不可及卻又如此真實地擁抱這塊美麗大地。純樸的農民與三三兩兩的羊隻早已融入大自然的景致中,使得畫面呈現詩意般靜謐的氣氛。阿爾卑斯山的村落
阿爾卑斯山的村落
法蘭茲‧李察‧安特伯格(比利時,1838-1902)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94.5×132cm
--------------------------------------------------------------------
詳細說明

  安特伯格,比利時風景畫家,以描繪那不勒斯的景致最引人注目。早年畢業於慕尼黑藝術學院,曾到杜塞多夫等地拜師學藝。他於1860年定居布魯塞爾,1874年起在維也納展出。作品收藏於墨爾本、威尼斯等地的美術館,在紐約、倫敦、鹿特丹等地也廣為收藏。

  畫中瀰漫著北歐清晨的新鮮空氣,沿著架在小溪的木橋,走過有小柵欄的山路,緊接著是聚集在山麓上的簡陋房舍,遠山像仙境般遙不可及卻又如此真實地擁抱這塊美麗大地。純樸的農民與三三兩兩的羊隻早已融入大自然的景致中,使得畫面呈現詩意般靜謐的氣氛。

歸鄉

歸鄉

歸鄉
索莫菩勒斯 (希臘, 1878–1974)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81.3 x 65.1cm
--------------------------------------------------------------------
詳細說明

  索莫菩勒斯是風格類似米勒的希臘畫家,希岡提尼 (Segantini)的學生,他繼承了其分割式風格(Divisionist Style),又將印象派明亮的光彩效果與穩定的輪廓線條合而為一,將其運用在此圖上點描的人物及後景的樹。

五月

五月
五月
恩斯特‧華特洛 (英國, 1850-1919)
1891年作 (親筆簽名)
油畫、畫布
128.2 x 94.6cm
--------------------------------------------------------------------
詳細說明

  華特洛爵士為倫敦皇家學院院士,以畫風景、動物及水彩著稱,在當時赫赫有名。此畫是華特洛1891年的作品,雖然屬風景題材,但於遠景中,在門前探望小孩玩樂情景的母親,與在中景裏,和狗玩樂的兩孩童,使得人物不僅只是風景中的點綴物,而是傳達畫面情緒的關鍵所在。

  「五月」描繪的是英國農家生活常見的景象,畫中人物與大自然之間的關係,十分的和諧、寧靜且溫馨,猶如一首田園詩,富涵詩意。1891年當作品完成,在倫敦皇家學院展出時,時代雜誌曾專文報導。隔年受邀在愛爾蘭都柏林展出。1906年Art Journal雜誌依然對它褒獎有加,更明確的指出,畫中花開滿樹的那一角落,表現得最引人入勝。

S形構圖裡蜿蜒而成的小路,使畫面更具透視的效果。池塘的水色與天空相映照,草叢虛實的描繪手法,都顯示作者深厚的素描功力及處理場景的傑出才能。點景的小花、鴨子,特別是小鴨聚散成趣,讓畫面更顯生動鮮活。

秋景


秋景
艾瑞克‧史隆(美國,1910-1985 )
油彩‧纖維板
120.7×59.7cm
--------------------------------------------------------------------
詳細說明

  美國畫家史隆以風景畫見長,他的作品洋溢著祥和寧靜的氛圍耐人尋味,其中以描繪秋天景致的作品為多。

  此作細長的畫面裡可看到作者利用遠近透視法準確得把秋景下的景物表達得真實且自然,尤其用色方面更顯現其不俗的功力。近景橘色的房屋與遠景的白色教堂 形成一有趣的對比,也和那滿山遍野的楓紅相呼應。史隆筆下的小鎮風光正是秋意方濃;秋天午后的餘暉照著這鄉間小鎮,遍地落葉的小徑有著漸行漸遠的三兩個行 人,成就了一幅美國風味極濃的畫作。

運河邊牧牛


運河邊牧牛
阿諾‧馬克‧果特(荷蘭, 1866-1933)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100×75cm
--------------------------------------------------------------------
詳細說明

  阿諾‧馬克‧果特畢業於阿姆斯特丹國立學院,並以擅長畫風景畫著稱,阿姆斯特丹市立美術館有收藏其作品,他在1904年曾經獲頒佳作獎,1905年亦在慕尼黑得獎,1906年及1910年亦有分別獲獎。

  此畫「運河邊放牧」由前景運河水面的倒影延伸到遠處畫面的三分之一處,而地平線上的樹叢成功地營造畫面的空間感,尤其是在秋意正濃的運 河邊,可見一排排的樹挺立於大地上,筆直的樹與地平線形成了巧妙的視覺效果,遠景中埋頭吃草的牛隻也為畫面添增了活力。畫面中以褐、藍、白三色為基調,場 景的構圖可見其巧思,尤其是光線的處理甚是高明,成就了一幅在運河邊放牧的迷人畫作。

西班牙風光


西班牙風光
法蘭思瓦‧包舒(比利時 1800-1889)
1879年作(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54.6×42cm
--------------------------------------------------------------------
詳細說明

  包舒非常地喜歡旅行,曾旅跡至荷蘭、德國、法國、西班牙和北非,並對當地的城市、城堡、廢墟與街景都相當有興趣,這些景色也一一呈現在他的繪畫創作中。包舒比較擅長於中小型尺寸的畫作,並於1833年著作過一本藝術專業叢書「Cours de perspective pittoresque」。

  此作是否是作者包舒在旅跡西班牙時所作的並不可考,但是由於他曾在西班牙旅行,對當地的風土民情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也正是此畫在表現 上的感人之處。在畫中以他精湛的寫實功力,精采地展現了西班牙迷人的風情。相當有獨特風味的建築座落在溪水的兩側,中間以一座小橋來連結兩岸,此時正是村 莊婦女們洗衣的時刻,她們一起在岸邊邊聊天邊浣衣,還有婦女赤著腳並以頭頂著洗衣籃往河邊走來,整個環境中透露出一股與世無爭的悠閒。不論是畫中人物的動 態、小河中的倒影、蔚藍的天空,還是獨具風味的西班牙風格建築,都在在表現出包舒繪畫技巧的高超。那溫暖的陽光斜斜地照亮了這個小鎮,令人不禁對西班牙美 麗的風光相當嚮往。

看海


看海
赫曼‧西爵(德國,1857-1920)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64.1×94cm
--------------------------------------------------------------------
詳細說明

  作者赫曼‧西爵來自柏林學院,師事Thumann及Gussow,以擅長風俗畫、人物畫、風景畫及版畫著稱,主要是在柏林藝壇活動。
  赫曼‧西爵在此作「看海」當中,展現了印象派的繪畫技法,筆觸相當的自由隨性。畫中描繪著兩名年輕的少女,一起坐在海邊的沙灘上看海,由她們兩人的側 臉看來,似乎並沒有在聊天或是嘻笑的樣子,只是一起靜靜地望著大海,令人不禁好奇地想像她們是否在回憶著往事,而整個畫面亦感覺不到有太大的動態,彷彿時 空就隨著她們的回憶,一起凝結在最美好的那一刻。

收割


收割
戴吉黑‧朵瑪桑(奧地利,1858-1933)
油彩‧畫布
35×57cm
--------------------------------------------------------------------
詳細說明

  戴吉黑‧朵瑪桑是位奧地利畫家,他於1858年出生於維也納,1933年於慕尼黑過世。他主要是活躍於德國,擅長風俗畫、風景畫與海景畫,其畫風與印象派接近。此作與法國巴比松畫派的創作相仿,多是描繪鄉間農事景象,畫面色彩流露出優雅的氣質。
  畫作中場景的配置,以畫面的三分之一為地平線,描繪農人工作的辛勞,而整個畫面的三分之二作者都用來表現多變的雲彩,不但為畫面增加一份動感,更使得整個場景更顯開闊壯觀,在地上辛勤工作的人們與馬匹,就巧妙地融入於大自然美妙的律動中。

散步中的老婦人


散步中的老婦人
安娜‧法蘭賽 (法國, 1909年出生)
油彩、畫布
65.5 x 92cm
--------------------------------------------------------------------
詳細說明

  法蘭賽擅長粉彩、油畫與水彩,畫作以風景、室內景象為主,是位自學型的女畫家。1933年曾於法國藝術家沙龍展中展出一幅裸女的粉彩畫,她也完成一些名演員的肖像畫,作品甚得法國民眾喜愛。
  畫中散步於鄉間小徑的老婦人為平實的村景增添了一股生氣,這種以平凡的法國鄉景和村民入畫始於巴比松畫派,此畫平實的村景令人聯想到柯洛、米勒畫中真實無華的景致,尤其遠景的老婦更點出了巴比松畫派歌頌自然的特色。

實體製模


實體製模
愛德華‧當唐(法國 1848-1897)
1887年作(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130.8×102.9cm
--------------------------------------------------------------------
詳細說明

  「實體製模」是1887年巴黎沙龍展最出色的作品,也是1889年被選派為法國代表作,參展萬國博覽會。由於作品大受歡迎,作者當唐於同一年再度完成一件尺寸稍小的一張畫,此畫即為奇美現今所典藏。
  在此畫「實體製模」中,當唐以他擅長的工作房內景為主題,詳實地描繪出工作房的雕塑家正在為一位裸體的模特兒製作身體模型的情形。這位模特兒似乎已經 對今天的工作略感疲態,低頭俯視著正取下石膏模的雕塑家及幫手,希望能盡快結束這項工作。當唐不僅僅讓觀賞者清楚地看到當時工作房內真實的工作情形,他對 週遭環境的佈局亦描繪地十分詳實,後方排滿瓶瓶罐罐的架子,與地上製模用的石膏粉和水桶,都為觀賞者帶來了無窮的樂趣,彷彿身歷其境一般,而畫面左方有一 尊米開蘭基羅的「奴隸」系列複製品,更加強了一種與現實結合的真實感。正如同時代的作家左拉表達於文字,當唐敏銳的觀察力精湛地將雕塑家工作房一景的點點 滴滴作逼真且完美的寫實呈現。

疲憊的腳


疲憊的腳
史提凡•多哈諾斯 (美國, 1907-1994)
簽名於畫布左下角 (約1956年作)
油彩、纖維板
73 x 60.3cm
--------------------------------------------------------------------
詳細說明

  史提凡•多哈諾斯是一位畫家、插畫家和版畫家。在1940-50年,多哈諾斯一系列有關美國生活化的作品,長期在「週六夜 晚」(Saturday Evening Post)的電視畫面展示,這將他推進家喻戶曉的地位。1960多哈諾斯轉而擔任國家郵票建設審核委員會的主席,這個委員會的工作主要是挑選可印製成郵票 的藝術品,因此,他開始繪製在文化上能夠引發共鳴的美國式物品的靜物畫。
  這幅「疲憊的腳」成了1956年3月出版的「週六夜晚」雜誌封面。畫中衣冠畢挺的淑女正襟危坐的注視著畫有威尼斯聖馬可廣場的 畫作,手上拿著標示「傑作」(masterpiece)字樣的畫冊。諷刺的是:在椅子下方隱藏的是一雙沾滿灰塵的腳及放置零亂的高跟鞋。在此威尼斯(義大 利)已不似昔日繁華,反倒顯露出疲憊、頹廢、孤寂的景象;另一方面,畫中人物、觀者以及畫中的空間彼此交錯出如超現實般的虛幻空間。多哈諾斯以寫實的創作 風格,在他的畫作中呈現出一種隱喻式的美學觀,這與六Ο年代美國普普藝術家比較平舖直述的手法是不同的。

牧童


牧童
路德溫‧帕希尼 (奧地利, 1832-1903)
親筆簽名 (1865年作)
水彩、紙
42.6 x 31.2cm
--------------------------------------------------------------------
詳細說明

  1832年生於維也納的帕希尼來自藝術世家,他的爸爸是畫家也是雕刻家。帕希尼畢業自維也納學院,曾經還特地去萊比錫拜師Carl Werner。他在羅馬與威尼斯工作了很長的時間,1874年成為柏林學院的成員,且在1878年獲頒騎士榮譽勳章,生平獲獎紀錄十分輝煌,是位出色的學院派畫家。作品裡展現了甜美、細緻的風格,深獲收藏家的喜愛。
  作者以細膩筆觸和圓融的技法,將牧童神態表現得栩栩如生,夕陽下牧童坐在柵欄上,專注地吹奏著木笛,他似乎有點落漠,但是腳下的狗兒彷彿陶 醉於木笛的旋律中,一直忠實地陪伴著他,不遠處的屋舍前也燃著熊熊火焰,像是暗示他晚餐的時刻快到,該準備回家了吧!這件作品灰色調的運用,使得作品散發 高雅迷人的魅力。

2008年6月21日 星期六

在葡萄棚下閱讀

在葡萄棚下閱讀

在葡萄棚下閱讀
司多勒連可(蘇俄,1925年生)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81×65cm
--------------------------------------------------------------------
詳細說明

  司多勒連可十分擅長於描繪風景,對於歷史畫和海景畫也有相當的功力,他也是位素描高手。其曾居住在Yalta,致力於描繪Crimée甜美的光線及明媚的風景,同時也繪製歷史革命主題的作品,並參加許多官方的展出,1961年曾參加在倫敦名為「俄國藝術」(L’Art russe)的大型展覽會,現今在莫斯科及聖彼得堡等地的博物館及知名藝廊皆有收藏其作品。

  此作中作者運用粉紫色系的夢幻甜美,來描繪著一個午后悠閒的氣氛,女子嘴角微揚表情溫和地在葡萄棚下閱讀的情景。作者在構圖上,將地平線放置於畫面五分之三的高度,連結了遠方的海景,而畫面中樹葉與光影,以四周漂浮的粉紫色與綠色斑點來呈現,巧妙的接合了遠景與前景,光影閃爍律動,呈現出一種忽隱忽現的寫實情境,而樹幹與樹枝的結構,則讓構圖上出現分割線與對角線。畫面中更安排了放置靜物的餐桌、藤椅與小椅凳,以舒適的方式使各物體得到良好的配置,不難體會到作者對此作場景安排的用心,亦讓此作散發著濃濃的裝飾性。

渡船

渡船

渡船
亞德里安‧摩荷(法國 1843-1906
1884年作(親筆簽名)
油彩‧畫
201×129cm
--------------------------------------------------------------------
詳細說明

  摩荷和莫內只差三歲,生長於印象派嶄露頭角的時期,因此他的畫風也無可避免地浸染了時代的風格。摩荷擅長風俗畫、歷史畫,也是出色的水彩畫家。他於1868 年開始參加沙龍展,1892年獲騎士榮譽勳章,並於其間得過數次大獎。「渡船」曾於1884年巴黎沙龍展展出,作者曾如此描述:「我畫此畫是為了展現十七 世紀不同社會階層,貴族、士兵、農夫和乞丐聚集一起等待渡船的情景。當時的橋樑很少,常要靠渡船過河。風景取自楓丹白露森林附近的塞納河河岸。」可見作者 將十七世紀的風俗題材套上十九世紀的自然景致,生動地再現一幅十七世紀的浮世繪。畫中以逆光法的手法忠實地呈現視覺在陽光下的真實感受,也可看出其與印象 派的密切關連。

秋收

秋收
秋收
裘利恩‧杜普荷(法國 1851-1910
1881年作(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134.9×229.9cm
--------------------------------------------------------------------
詳細說明

  裘利恩‧杜普荷這位巴比松第二代畫家,他的作品以描繪法國鄉間農事景象為多,畫裏有明亮的色彩,流露出優雅的氣質。和他的前輩畫家米勒,以 及布荷東等人一樣,杜普荷喜愛將主題人物擺置於前景,他們或許正在辛勤勞動,或在田野休憩,人物散發出優雅的氣質,往往觸動觀賞者的心靈深處。同時,他的 動物畫素來也深獲好評。
  堪稱奇美鎮館之寶的「秋收」是杜普荷的代表作,完成於1881年,刻劃農事的辛苦,歌頌豐收的快樂及勞動的 偉大,與米勒的「拾穗」有極相似的場景和人物造型,顯現強烈的巴比松畫派風格。杜普荷在作品的構圖上,偏好將勞動的人物置於前景,人物和馬匹在滿地、整車 金黃麥草的襯托下,更凸顯其與自然融合的和諧感。大自然在他們的筆下呈現無比的詩意和幾許浪漫。

金色秋天

金色秋天
金色秋天
約翰‧阿肯生‧格林沙(英國, 1836-1893)
親筆簽名 (1882年作)
油彩、木板
45 x 35.5cm
--------------------------------------------------------------------
詳細說明

  雖然格林沙一生大多以風景、城鎮景觀為其作畫主題,幾乎不曾改變,但他在繪畫上為追求完美而持續不斷的努力,以及他個人鮮明的風格與視野,仍然開拓了他的藝術事業與成就。
  為了能夠取得最完善的構圖,格林沙經常運用照相術上的技巧,將物體的輪廓投射在畫布上,以便能重覆構思及修正。此外他還在顏料中混合沙子和 其他成分,以試驗各種他想達到的效果。格林沙雖不曾創立過任合畫派,但這種沉穩理性卻不呆滯的創作態度,仍使他擁有相當多的追隨與模仿者。在『金色秋天』 中,一如呈現雲霧濕潤的嫻熟技巧,弧形的街道、細而不雜的樹枝,以及金褐的色調,使格林沙對秋季裡氛圍清新的特質,同樣掌握得宜,自屋舍背後透出的天光和 道路兩旁向上聳立的枝幹、使天空顯得晴朗高遠,樹稍雖然葉影稀疏,卻不顯得蕭瑟。

熱鬧街道的人潮

熱鬧街道的人潮
熱鬧街道的人潮
威廉‧漢瑞克‧艾可柏格(荷蘭,1845-1920)
油彩‧畫布
80×60.5cm
--------------------------------------------------------------------
詳細說明

  此作乃是荷蘭畫家,艾可柏格臨摹前輩畫家柯內里‧史普林傑(Cornelis Springer,1871-1891)之作而成,作者艾可柏格素來以風俗畫、風景畫和海景畫著稱,而其中以描繪鄉間景緻的風景畫作品特別出色。
  自17世紀以來,林布蘭特為荷蘭藝術帶來了最耀眼的黃金時期,荷蘭繪畫在光線處理有其獨到之處,少了宗教的 氣氛而多了更生活化的作品,在此畫「熱鬧街道的人潮」中也可看出作者在明暗對比的處理上十分靈活,將荷蘭的古老建築物表現得栩栩如生。此作畫面以棕色調為 基調,筆觸活潑有力,描繪清晨早起工作的人們、情侶、親子,往來於這條美麗的古老街道,鮮明地刻劃出荷蘭街景的活力與朝氣。

池塘


池塘
亞須勒‧烏狄諾(法國,1820-1891)
1850年作(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64×54cm
--------------------------------------------------------------------
詳細說明

  烏狄諾是為風景畫家,以畫水景最為出色,他身兼素描畫家,1845年發跡於沙龍展,直到1876年間他一直是巴黎沙龍展的常客,1876年到1886年他住在波斯頓,也到過羅馬,並完成不少羅馬及週遭景色的作品。
  此作「池塘」完成於1850年,畫風明顯流露出巴比松畫派的影響。畫作中主要是由大樹與土地呈現了L型的構 圖,而小徑兩旁的樹木又呈O型構圖,使得整個畫面生動有變化。當時的巴比松畫派已注意到光線在畫作上的表現,此作即是很好的範例,它主要是以灰、綠、褐三 色為主色調,十分和諧,由通往池塘前的小徑上,亦可看到陽光的照射與樹的陰影。作家烏狄諾以繁複而又細膩的筆法,將大樹上的枝葉描繪地虛實得宜,外加上一 份輕鬆自在的氣氛,畫風使人聯想到柯洛的畫作。牛兒低著頭悠閒地吃草,村中的婦人在池塘邊話家常,池塘另一方的紅磚頂屋,若隱若現於遠方的山丘中,整個畫 面的輕柔與和諧,令人不禁聯想到詩人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境界。

挪威景觀


挪威景觀
漢茲‧達爾(挪威,1849-1937)
1930年作(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68.6×53.3公分
--------------------------------------------------------------------
詳細說明

  這位出生於挪威Hardanger的畫家,擅長風景畫、海景畫及風俗畫,達爾的畫風是折衷寫實主義與印象派,作品在拍賣市場上 相當搶手,喜愛他畫作的收藏者來自世界各地,如哥本哈根、斯德哥爾摩、科隆與倫敦等地。此件作品完成於1930年,是畫家81歲時所作,畫中女孩名叫艾莉 絲‧麥昆(Alice Macqueen),達爾曾經完成一系列以她為主題的作品。
  作者漢茲‧達爾以他高超的畫技,將遠景中的群山處理得雖朦朧卻層次分明,而前景的野花在他以較快速的筆法下,顯得在春風的徐徐吹拂中正欣欣向榮地成長 著,在這麼一個和煦的春天裡,遠處群山山頂的積雪在薄霧中仍清晰可見,而積雪所融化的雪水化為一條細長的清澈小溪,順著山坡蜿蜒而下,滋潤了山下這片原野 大地,在這如夢境一般美好的環境中,有位年輕可愛的女孩,沿著開滿野花的小徑一路走來,她手挽著籃子、赤著腳,邊走邊織起毛線,在如此風和日麗的日子,不 難想像這位清秀的女孩正邊哼著歌、心情萬般愉悅地走進我們的視線。

貝斯突恩海岸一景


貝斯突恩海岸一景
拉菲爾‧彭松(法國,1835-1904)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40×67cm
--------------------------------------------------------------------
詳細說明

  拉菲爾‧彭松以描繪海景著稱,在1861年起在巴黎沙龍參展。他於1896年榮獲國家騎士勳章,亦曾為馬賽市政廳及皇室作畫,其作品收藏於法國多家知名美術館,例如:巴黎、亞維農、第戎等地。
  此作「貝斯突恩海岸一景」是一幅拉菲爾‧彭松典型的海景風景畫,以海岸岩石為描繪主題,襯托白色的帆船和垂釣的景點。這幅風景畫最成功之處是作者將岩石的堆積和質感描繪得維妙維肖,宛如親臨現景一般。色調上雖是以淺褐色為主,但滲入光線的反射,使沉悶的褐色賦予生氣。

月夜垂釣


月夜垂釣
愛德華‧史列哈(德國,1853-1893)
親筆簽名
油彩‧木板
35.5×84.5cm
--------------------------------------------------------------------
詳細說明

  此作「月夜垂釣」是德國藝術家愛德華‧史列哈的作品,他於1853年出生於慕尼黑,父親亦是著名的畫家。史列哈的風景畫非常有其獨特的風格,充滿了活力又富有詩意,同時他筆下的山谷景色也相當出色,目前慕尼黑美術館有收藏兩件他的作品。
  透過愛德華‧史列哈精湛的筆觸,整件作品裡夜間氣氛的呈現最為突出,夜空中雲層在月亮的光芒下詭異多變,十分地具有神秘性,而由月光所帶出了遴遴水 面,不但十分寫實,更成了畫面的焦點,湖畔的樹叢被夜色染成了暗棕色,而湖面的沙灘卻藉著月光而明亮,透過作者高明的光線營運,那位在一望無際的湖面中的 垂釣者,令人感到無可言喻的孤獨感。

威尼斯


威尼斯
法蘭契斯可‧瓜第 風格
油彩‧畫布
66.2×54cm
--------------------------------------------------------------------
詳細說明

  瓜第和卡那雷托(Canaletto)都是十八世紀的威尼斯人,均為著名的風景畫家。瓜第在畫面中對於大氣的效果 處理方式,手法較為自由,與卡那雷托那種細膩的描繪技法相較之下,更顯得瓜第的技法接近印象派,他靈活的筆觸更能吸引現代人觀賞的目光。在瓜第的畫中,也 可由他對人物的描繪方法與清淡明亮的用色,觀察出他的創作亦受到其姊夫堤也波洛(Tiepolo)的影響。
  瓜第是威尼斯畫派的重要畫家之一,也是這個繪畫家族裡最重要的成員,然而他在世時其作品並沒有受到太大的注意,倒是他的哥哥Gianantonio一直是這個家族中最受矚目的領導者,直到1760年他哥哥過世之後,瓜第才漸漸受到重視,可時他終究死於窮困。他的作品除了義大利之外,大量的被英國收藏。

格拉斯哥


格拉斯哥
約翰‧阿肯生‧格林沙(英國, 1836-1893)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45.7 x 30.5 cm
--------------------------------------------------------------------
詳細說明

  格林沙在繪畫上的聲譽,大約是他34歲以後才建立起來的。擔任過警察的父親,對他的創作事業曾加以阻撓,因此格林沙還在鐵路公 司從事過書記工作。格林沙偏好以城市景觀、船塢風光為創作題材,最常出現在他作品中的有格拉斯哥、利物浦、里茲及倫敦等城市。這些地點不是港口大城便是工 業重鎮,格林沙便是在這樣繁榮喧囂的都市中,捕捉人與環境所共同融散出的氛圍。
  在『格拉斯哥』一作中,畫家以纖細但明確的線條,描繪左側的桅纜及右方的街屋,以溫暖的色調及渲染式的技巧,營造港口潮濕卻活絡的氣氛。在霧氣迷濛 中,煤油燈與街旁的時鐘顯得特別地清晰,點出城市在一日的忙碌之後,華燈初上,人們又開始另一種型態的活動。畫面當中的街道,巧妙地消失在一片煙霧之中, 它與向前行走的路人及馬車都延深了畫中空間無限深遠。人們交談的話語、石板上清脆的馬蹄聲以及巷口傳來的船笛,似乎也躍然畫上隱約可聞。

塞納河風光


塞納河風光
亞立克斯‧沃隆(法國,1865-1945)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50.2×61cm
--------------------------------------------------------------------
詳細說明

  亞立克斯‧沃隆從小就跟隨著畫家父親安端‧沃隆(Antoine Vollon)學習作畫,從1885年開始,他即在巴黎的藝術家沙龍展出,並獲得佳作獎,成為免審查即可參展的會員,1888年他獲得三等獎、1889年 獲二等獎,1900年在萬國博覽會中獲得銀牌獎,並獲頒騎士勳章。亞立克斯‧沃隆擅長創作的題材有風俗畫、人物畫、風景畫,同時他也對銅版畫的製作技巧十 分專精。
  亞立克斯‧沃隆特別擅長於捕捉塞納河畔浪漫的氣息,其風景畫作也大多取景於塞納河,他以此擁有了響亮的知名度。在此畫中「塞納河畔」,沃隆以類似荷蘭 風景畫的的取景角度,逼真地呈現巴黎塞納河的美麗風光;青空與塞納河水色相呼應,停靠在河畔的船隻與航行中的貨船點綴於畫面當中,橋樑由左到右連接兩岸, 此景觀在現今塞納河畔的亦可見,畫中的樹叢與屋舍沿建築著河岸延伸,遠方的圓頂尖塔十分引人注目。

都德茵的風光


都德茵的風光
路易‧加比也(法國,1853-1939)
1901年作(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200×149.9cm
--------------------------------------------------------------------
詳細說明

  作者路易‧加比也相當擅長於創作風景畫,也擅長於水彩及不透明水彩的創作,他是Harpignies及Pradelles的學生,於1887年開始參加法蘭西藝術家沙龍展,曾獲獎及獲頒榮譽勳章。加比也的畫風受到巴比松畫派大將柯洛及盧梭的影響頗鉅,在繪製風景畫時構圖與畫面的處理也很大膽,用色也相當繽紛多彩。
  此作「都德茵的風光」完成於1901年,曾於當年參加巴黎沙龍展,是屬於巴比松畫派較晚期的作品。畫中他使用藍色與綠色兩色調,自然且生動地表現出都德茵地區清新靜謐的景色。

林間河畔啜水的牛


林間河畔啜水的牛
裘勒斯‧杜普荷(法國,1811-1889)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33×41cm
--------------------------------------------------------------------
詳細說明

  杜普荷是巴比松畫派的代表畫家之一,奇美所典藏的「秋收」一作,其作者就是杜普荷姪子的作品。杜普荷的作品代表著首代巴比松畫派的精髓,此畫派作家均 沉浸在優雅的大自然風景中,來從事藝術創作,創作主題除了充分展現對農民們辛勤勞動的高度評價外,更可在對大自然的描繪中,體會出作者們對大地的崇敬之 意。

運木材的馬車

運木材的馬車
夏勒‧費荷(法國,1831-1894)
1882年作(親筆簽名)
畫彩‧油畫
130×190cm
--------------------------------------------------------------------
詳細說明

  夏勒‧費荷是一位法國十九世紀的藝術家,從1861年到1893年他的作品都陸續在沙龍中展出,他是一位擅長於畫馬的藝術家,所繪製的各種村莊、平原、打鐵鋪或是蹄鐵匠等不同的主題畫作,其實都只是為了繪製各式各樣的馬匹。他的作品分別收藏在Bordeaux,Rochefort,Louvre等美術館中。
  這件作品「運木材的馬車」所繪製的是一輛在風雨中運送木材的馬車。透過作者精湛的技巧,將在泥濘路面中努力前行的馬匹描繪的淋漓盡致,整件作品混合了 多種不同的繪畫風格,優美的風景正展現了作者師承巴比松畫派的傳統;而對於整個辛苦工作的過程,以及路面不斷濺起的泥漿則是很典型的寫實風格;但作者在處 理風雨及光影效果的快速筆觸則是受到印象派的影響。這個幾乎已經在現代世界中消失的古老行業,正藉著畫家的鬼斧神工又再一次展現在世人的面前。

拿坡里的海灣景象


拿坡里的海灣景象
亞基勒‧所拉里(義大利,1835年生)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77×122.5cm
--------------------------------------------------------------------
詳細說明

  亞基勒‧所拉里於1835年生於拿坡里,他畢業於該地的藝術學院,並曾在杜林(Turim)、拿坡里及倫敦等地展出過。亞基勒‧所拉里的作品主要是以風景畫為主,繪製了不少以自己故鄉拿坡里為題材的風光,尤其擅長於描繪海灣的景色。
  此件作品即是描繪拿坡里海灣的週遭景觀,作者以較高的視點來俯視這個海灣。畫面中位於黃金比例線上的兩棵高聳的樹,結合了前景與遠景,成了畫面最引人 注目的焦點,穹蒼明朗蔚藍的晴空與平靜無波的海灣相互呼應,結合出一種如真如幻的寫實情境。一位年輕的女子在樹下彈奏著曼陀林,美妙的琴音吸引了一對小孩 駐足聆聽,而後方有另一位女子朝著他們徐徐走來,為這平靜的畫面增添一份動感。海灣四周呈幾何狀方形的屋舍林立,暗示了此地繁榮的生活,而海灣上如點綴式 出現的白色帆船,搭配著和煦溫暖的陽光,在周遭山丘的環繞之下,展現了拿坡里迷人的風光。

湖畔林園


湖畔林園
卡爾‧簡生(英國,20世紀)
1937年作(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141×111.2cm
--------------------------------------------------------------------
詳細說明

  卡爾‧簡生是英國的近代畫家,以風景畫著稱於畫壇,他在此張畫作「湖畔林園」中,以幽默的手法將自己在野外寫生的情形也畫於其中。早在十九 世紀後半葉柯洛等人為了追求更自然的光線表現技法,開先鋒地實際到戶外寫生,巴比松畫派、印象派隨即跟進,此手法乃所謂的「外光法」。在畫面中可看到有位 畫家正在戶外寫生,畫家將人物融入大自然裡是何等詩意,畫中人物雖渺小卻是視線焦點所在,同時也賦予畫作一個真實的生命。
  卡爾‧簡生在畫面裡生動又不造作地展現湖畔林間景致,尤其是那一片黑色的湖中倒影,讓人不得不折服於畫家對光線的敏銳以及用色方面的大膽表現,此外,強風吹動了整片樹林的寫實功力著實不容忽視。

睡蓮


睡蓮
保羅‧尚安(法國,1853-1908)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52×46cm
--------------------------------------------------------------------
詳細說明

  尚安以風景畫與海景畫著稱,他曾經是傑洛姆等多位名畫家的學生,1879年起他開始參加沙龍展,1883年、1886年、1893年他陸續在沙龍展得獎,1889年及1900年得過兩次萬國博覽會的大獎。
  此作是介於巴比松派與印象派畫風的作品,在描寫光線照射於物體上所產生的色彩效果,有相當優雅的呈現。以睡蓮為主題的作品當屬莫內的創作最為人津津樂 道,和莫內一樣,保羅‧尚安也執著於水面反射下所產生的樹叢倒景。畫中湖水在岸邊樹木的倒影下更顯清澈,蒼翠樹木所投射在鏡子般湖面上的垂直倒影,使得湖 面更具縱向延伸的深度。風已經靜止了,朵朵美麗的睡蓮點綴著寧靜的湖面,但是比起莫內自由奔放的筆觸,保羅‧尚安的睡蓮顯然拘謹許多,睡蓮靜躺在湖面上, 紅白花色相互呼應,使整個湖面雖寧靜卻充滿了生氣。

2008年6月20日 星期五

月光下的運河


月光下的運河
喬翰‧巴托特‧喬金德(荷蘭,1819-1891)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43.8×53.3cm
--------------------------------------------------------------------
詳細說明

  喬金德繪畫題材主要是美麗的風景畫,其雖然個性灑脫生活不太嚴謹,因生就一種迷人的氣質,使他在朋友中頗受歡迎,他交遊廣泛,如巴比松畫派的布丹(Boudin)、印象派的莫內(Monet)皆與他往來密切。喬金德擅長描繪海景,對光線與空間的效果特別重視,受到十七世紀荷蘭風景畫的影響,他在表現清澈的空氣氛圍及畫面構圖上極為講究,這一點使他在十九世紀的畫壇上具有的定位,不可忽視。
  在”月光下的運河”中,喬金德以夜晚的港口為主題,直向的帆船與斜向內灣的河堤營造出立體的三度空間感。畫中的船隻都已收起帆,停靠在岸邊,明亮的月 光投照在夜晚的運河上,河面的波動反射出瞬息萬變的璀璨華麗,令人著迷。月光下船隻的倒影、海水的波光色澤、岸邊的燈火通明與夜晚天空的雲朵,在喬金德靈 活的筆觸下,可以看見在一天辛勤工作後,隨著夜晚來臨所帶來的安逸與幸福感,實為一幅鮮明活潑且印象派風格十足的迷人夜景。

月光下的聖麥可山


月光下的聖麥可山
查理士‧布朗懷特(英國,1851-1929)
1883年作(親筆簽名)
鉛筆‧水彩
63.5×99.1cm
--------------------------------------------------------------------
詳細說明

  查理士‧布朗懷特從小就跟隨著父親學畫,他定居於Bristol,並且擅長於創作風景畫,在作畫時多取材於英國西部的鄉間景色。此作中的聖麥可山是一個小山丘,位於英格蘭最西部的Cornwall西南海岸線上,因為其特殊的地理景觀,此地被譽為
英格蘭最浪漫的景點之一。
  關於聖麥可的傳奇故事約在西元710年出現,從1600年開始聖麥可山就屬於St Aubyn家族的財產,而現今因為其特殊的地理環境與歷史背景,現在已經列為英國National Trust所保護的景點之一。聖麥可山的地形之所以特殊,是因為在漲潮時它是一座孤島,只有坐船才能到達,而退潮時會露出周圍的沙灘及一條蜿蜒的小路與本 島相連,景色十分優美,在此作品中,山頂的城堡映著天邊的霞光,完全顯現出此地優雅且獨特的氣氛。

瑪茵河邊風景


瑪茵河邊風景
亨利‧德茲蕭爾(法國,1841-1891)
1883年作(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200×300cm
--------------------------------------------------------------------
詳細說明

  作者亨利‧德茲蕭爾曾師事Gérôme、Véron和Harpignies等人,從1868年至1880年代,他經常參加巴黎 沙龍展,並以擅長創作風俗畫及風景畫著稱,他的風景畫大多數都是在普羅旺斯、蕾夢湖畔、不列塔尼、Ile-de-France等地取景。他的作品鮮少出現 於拍賣場,而法國的波爾多、Abbeville、Brest、Compiègne等地的美術館均有收藏他的作品。
  此作「瑪茵河邊風景」完成於1883年,曾參加法蘭西藝術家沙龍展,當年作者獲頒榮譽勳章。瑪茵河是塞納河 的支流,距離巴黎並不遠,其旁的自然景觀相當美麗,至今依然保存得十分良好。作品中所呈現的是一幅相當寫實的瑪茵河邊景色,畫中被花草樹叢所環繞的瑪茵河 顯得平滑如鏡,而飄浮著朵朵白雲的天空倒映在河面上,反射出陣陣的詩意,而光線的捕捉在作者精湛的畫技下顯得十分自然,前景中不知名的花草,為這寧靜到幾 乎感受不到任何動態的景色,帶來了生命的活力。

井邊的雞棚


井邊的雞棚
尤金‧蓋里翁-拉魯(法國,1854-1941)
油彩‧畫布
53×64cm
--------------------------------------------------------------------
詳細說明

  作者於1854年出生於巴黎,他有許多假名,並在很多作品上簽上這些假名,此些作品現在被許多家美術館收藏,他的假名包括有: Lievin, J.Lievin,Eugène Dupuy,L. Dupuy,Gallany, M. Lenoir。他喜愛取材於風俗場景、軍事主題、充滿活力的風景和城市風光,同時他也擅長水彩及膠彩畫。作者是位多產的畫家,特別是水彩畫與小型畫作數量 最多,作品許多都是以巴黎街景為主,這些呈現1900年代巴黎街景的特殊氛圍的作品,使得他在二十世紀初享有盛名,他也繪製諾曼第、馬賽、威尼斯等地的風 景,這些作品也可視為一種文獻資料。
  此畫「井邊的雞棚」可看出其畫風受到巴比松畫派的影響,畫面中作者將前景以樹蔭的方式呈現,在暗色處理的草地上可見雞群行走,介於前景與中景的交界處 有一口古井,並以一木製柵欄將這個開放式的雞棚與外界相隔,前景中小小的水溏應照著天空,相互呼應,右邊斜坡上的小樹與左邊的樹林形成了視覺上的平衡,穩 定了整個畫面,在陽光普照下,這田野景色自然流露出一份寧靜與詩意。

荷蘭漁港風光


荷蘭漁港風光
艾維哈德‧寇斯特(荷蘭,1817-1892)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117×100cm
--------------------------------------------------------------------
詳細說明

  素有「低地國」之稱的荷蘭,因為其地理環境的特殊性,海景畫畫家輩出,從十七世紀延續到十九世紀,此畫作者艾維哈德‧寇斯特出身於海牙,師承多位名家之後而畫風自成一格,風格偏向傳統的寫實畫派。
  在此作「荷蘭漁港風光」當中,艾維哈德‧寇斯特以他自己擅長的技法,將民風純樸的漁港風光展露無遺,停駐於海灘上的漁船與人物一樣,都隨著畫面的推遠 而由大變小,除了展現了畫面場景的壯觀與漁港的熱鬧之外,也凸顯了低地國的自然景觀,而在畫面中佔了很大面積的雲彩,被作者表現的相當柔和,不但烘托了那 一艘艘古色古香的漁船,更在視線上平衡了港邊這熱鬧的氣氛。

1870年的戰爭景象


1870年的戰爭景象
貝希勒‧路莫尼爾 (法國,1852年出生)
1891年作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136.8 x 240cm
--------------------------------------------------------------------
詳細說明

  1870年的普法戰爭是法國在兩次世界大戰前另一次重要的歷史事件。戰敗的法國在這個戰爭中失去了亞爾薩斯和洛林兩個省份。作者雖然是以肖像畫見長, 但是他也像其他當時的法國人一樣,深受戰敗的影響,因此繪製了這幅罕見的戰爭場面。作者將畫面一分為二,觀眾可以看見清澈、明亮的天空,同時也被在鄉鎮外 的人馬雜沓所吸引。一般在繪畫中的戰爭場面都有很多悲慘或是令人不忍的殺戮景象,但作者選擇的是一個概括的場景。他透過大批的人馬和煙霧隱喻著戰爭的場 面。雖然觀眾看到的是一片風景,但是征戰的陰影卻從不曾遠離。

秋天的傍晚


秋天的傍晚
艾瑞克‧史隆(美國,1910-1985)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61×114.3cm
--------------------------------------------------------------------
詳細說明

  美國畫家史隆以風景畫、風俗畫和人物畫著稱,風景畫中以水景及山景特別出色,他的創作給予了大自然豐富的生命力,從他的作品中看得出四季的 轉移與時辰的變化,畫風與美國另一畫家魏斯接近,作品洋溢著祥和寧靜,耐人尋味的內心世界,充滿文學味濃厚的詩意,這份精湛的功力深得收藏家的喜愛,美國 奧克拉荷馬州美術館有收藏他的作品。
  史隆在這幅畫中巧妙的表達出傍晚時刻的鄉野秋景,長日將盡,此時的陽光散發著柔和的光芒,在一望無際的原野裡高高低低的石砌小屋,使得畫面更有變化。 天空、海面還有石屋等等白色、灰色的冷色調,成功地營造秋意的蕭瑟氣氛;楓紅及成熟麥穗的金黃色,使得畫面呈現絕佳的配色效果。

寧靜的清晨漫騎


寧靜的清晨漫騎
亨利‧派克(英國,1858-1930)
油彩‧畫布
61×91.5cm
--------------------------------------------------------------------
詳細說明

  亨利‧派克是英國維多利亞時期的風景畫家,對於英國鄉村與田野的景致十分擅長,而在描繪恍如明鏡的水景上,更是有其獨到的功力,在他的作品中時常會出現令人賞心悅目的溪流、湖畔與水塘景色。
  「寧靜的清晨漫騎」亦是一幅作者描繪英國鄉間之美的畫作,觀賞者的眼光由前景清澈的溪畔,隨著馬車悠閒緩慢的步調,漸漸地往畫作中景的農舍移動,再緩 緩帶出遠景的村莊與雪白的雲朵。此作畫面用色十分清新亮麗,農舍在水中的倒影亦表現得十分寫實自然,清澈的水影與寬闊的天色相互呼應,作者不但以運用得宜 的色調,將鄉間清晨的清新靜謐完全表達,更透過花朵、樹木與溪畔的鴨群,展現出鄉村中獨特的甜美與活力。

河景


河景
古斯塔夫‧羅佐(法國,1865-1935)
1923年作(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72×72cm
--------------------------------------------------------------------
詳細說明

  羅佐生於1865年巴黎,正值法國印象派開始嶄露頭角之時,其自幼即表現出對素描、水彩等之喜好,羅佐的畫融合了這三種影響, 呈現柯洛的詩意山水,莫內的鮮明燦爛色調和類似點描派的色彩分割,但是羅佐另外發展一種自己的小點筆觸,傳譯不同時辰、節令的天空變化和水波流動,極富個 人特色。
  此作「河景」用色細膩協調、明亮豐富,對光線或空氣、水氣蕩漾的描寫,顯然來自莫內對光影處理的成就;但在畫法和構圖上則呈現其獨特的技巧和平塗的特 色,此畫充滿細畫刀做出的交叉和垂直線條,遠看彷如陽光照耀在河水、草叢和樹林間的點點閃光;再則,將清朗晴日的平凡河岸邊描繪地如詩如畫,正說明羅佐擁 有詩人般的敏銳氣質,而他的大部分作品也表現他對自然、雨、霜、雪景的特別鍾情,他不愛正午或朗日高陽的刺眼,常以晨霧輕拂溪流或鄉野晚霞迴光映照為題 材。

諾曼第費肯地區岸邊的漁民


諾曼第費肯地區岸邊的漁民
裘勒斯‧諾耶勒(法國 1815-1881)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112×86cm
--------------------------------------------------------------------
詳細說明

  諾耶勒是法國北方畫家的代表,對繪畫充滿熱忱,水彩或油畫方面都相當擅長,常常在畫中描述城市、鄉村與海邊的景色,並深刻地呈現當地居民生活情景,其對畫中人物平凡生活表達出一種精神上的靈性,並且完美地展現出一股強韌的生命力。
  此畫中詳實地描繪諾曼第費肯地區漁民們居住與生活的環境,當地的地形獨特,居住在當地的人民有些以漁業為生,諾耶勒以他絕妙畫筆,將此景瀝瀝呈現觀賞 者眼前。由於地形影響,那棟依著崖壁且造型特殊的木屋,成了此畫令人注目的焦點,而站在門口手抱小孩的婦人,正在等著歸航的丈夫回家,連小狗也站在坡道 上,遙遙地望著主人回家。已經回航的漁民們,將船停靠在岸邊,並在船邊整理工具,並準備把一天的戰利品提回家。諾耶勒不論是在崖壁或是沙灘的質感,都處理 的非常特殊,讓人深刻地感到一種粗糙的顆粒感。在構圖方面,高聳的崖壁、有個性的木屋與歪斜的船桅,形成非常有獨特趣味的平衡感,令觀賞者對此畫留下相當 深刻的印像。

島嶼尖端的渡船伕

島嶼尖端的渡船伕
尚‧卡米爾‧柯洛(法國 1796-1875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74×49.5cm
--------------------------------------------------------------------
詳細說明

  柯洛於1796年生於巴黎,在很年輕時即顯露出對繪畫的喜愛,他是法國十九世紀極為重要且知名的巴比松畫派巨擘,印象派大師莫內曾如此讚美過柯洛: 「他才是真正的大師,跟他一比較,我就顯得微不足道了。」,而在1861年德拉克洛瓦更是明白地指出柯洛是現代風景畫之父。這位被譽為印象派先驅的柯洛儘 管一生畫風多變,他自始至終都是古典藝術的忠實追隨者,畫作廣佈世界各大美術館,風景畫在他的作品中佔最重要的地位,其次為人物肖像畫。柯洛是最早開始發 覺自然之美並喜愛繪製戶外風景的畫家之一,在他的作品中不但呈現出大自然無可言喻的美,更在其間添上一股詩意,他的作品似乎是一種融合了光、色彩、大氣與 詩意的藝術品。柯洛是藝術史上一位重要的畫家,他為往後的藝術演進開拓了另一片天地。

阿姆斯特丹一景



阿姆斯特丹一景
保羅‧凡‧戴爾‧敏(荷蘭,1892-1972)
油彩‧畫布
78.5×106cm
--------------------------------------------------------------------
詳細說明

  保羅一位是二十世紀的荷蘭畫家。荷蘭的風景畫從十七世紀以來素有盛名,尤其是當畫家們如實地紀錄當時的景物,這些畫作也就成為日後研究荷蘭史景不可多得的珍貴史料。
  此畫作取景於阿姆斯特丹的Brouwersgracht地區,畫面中所強調的是,阿姆斯特丹這個城市在陽光和煦的日子裡所散發 的迷人風采,尤其在畫面前景中,老舊的橋墩引導著觀賞者的視線至中景的木舟,甚至是更遠的景點,而右邊浮映於水面的屋舍倒影,色彩鮮明造型獨特,河景與天 色相互輝映,溫馨又迷人。
  畫作中停泊於街道旁小河上的木舟,其實用功能已不如往昔,在今日它的觀光用途遠超過實際用途,就和水都威尼斯一樣,這些小木船與橋樑依然是荷蘭阿姆斯特丹城市景觀內重要的一環。

2008年6月19日 星期四

從橋墩遠眺的村莊



卡爾‧威爾梅(美國,1900-1982)
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61.6×78.7cm
--------------------------------------------------------------------
詳細說明

  卡爾‧威爾梅是一位出生於慕尼黑的美國籍畫家,主要是活躍於美國紐約的藝壇,威爾梅相當擅長風景畫和版畫,曾師事Wellington J. Reynolds,並曾於匹茲堡的卡內基基金會的會館展示過其作品,亦在紐約舉辦過版畫展。
  美國風景畫家一向喜好取景於美國本土的優美風光,此作作品的作者卡爾‧威爾梅也不例外,此畫「從橋墩遠眺的村莊」的取景角度相當特殊,是由一座窄窄的 橋墩下往遠方望去,經由卡爾‧威爾梅的畫筆下詮釋出來,仿若是藉由相機所拍攝而成的一般,雖然地上的積雪還印著深深的車輪痕跡,但由蔚藍的天空可知天已放 晴,在透過畫作景深的營造中,可見到過了一村又一村,也過了一山又一山,但遠處的風光卻依然相當清晰,十分具有空間感,而點綴於其間的紅屋綠樹在雪後的陽 光下更顯清晰,將這迷人的景緻增添了一份高雅,實屬一幅典型的美國風情畫。

北歐冬景


派德‧孟司戴 (丹麥,1859~1941)
1922年作(親筆簽名)
油彩‧畫布
101×60.5cm
--------------------------------------------------------------------
詳細說明

  此作優雅地呈現出位於寒帶的北歐地區,在冬天來臨時的雪景景象。由滿地的積雪,可知此地區稍早前曾經歷一場大雪,而現在大雪停了, 人們也開始出來活動和工作。作者以三分之一天空與三分之二地面的比例,突顯出大地的寬廣,完美的光線處理,使得雪地上路人的足跡與馬車通過的痕跡真實且清 楚可見,更使觀賞者清晰地感受到積雪的厚度與冰天雪地的寒冷感。
  前景中掉光了葉子的樹,只剩下樹幹與枯枝在雪地中佇立,與遠景山坡中青蔥的常青樹林相對下,有著有趣的對比,令人感到自然界生態的奧妙。融雪時該是最 寒冷的時候,在派德‧孟司戴的畫筆下,探出頭的陽光在雪地上灑下美麗的銀白色亮光,使觀賞者在體會著北歐寒冷之時,心頭上卻為那美景與陽光而感到陣陣溫 暖。